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外銷比重偏高的台灣面板商也首當其衝,由於中國大陸被視為下一波市場成長引擎,西進中國大陸勢在必行,惟中國大陸面板廠受惠於政府政策加持已快速茁壯,再加上日韓加碼投資次世代廠不手軟,未來台灣面板廠商的考驗將更加嚴峻。
工研院IEK數位科技領域總監鍾俊元認為,預估至2015年,中國大陸新產能將能滿足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且恐導致全球產能過剩,未來將不再有新蓋產能的空間。 |
液晶電視為全球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面板市場主要驅動力道,內需市場龐大的中國大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數位科技領域總監鍾俊元分析,中國大陸家電下鄉政策奏效,適時成為金融風暴的避風港,並為中國大陸彩電品牌帶來市場發展契機,此一效應已於2008年第四季開始發酵。
另一方面,由於景氣低迷,導致面板需求一夕蒸發,台灣不但缺乏自有品牌,且仰賴日韓訂單比重過高,約達40%,一旦日韓客戶建立第10代、第11代產能後,台商更將面臨抽單壓力。為尋求消化管道,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的崛起,將成為台灣面板製造商的一大契機。鍾俊元證實,由近期台日韓面板供應商相繼與中國大陸面板廠合資設置次世代廠的計畫觀之,西進已為台韓日商的發展共識,並將影響未來5年面板產業版圖變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成功以市場換技術,台日韓紛紛在中國大陸設立次世代面板廠,加上中國大陸面板業者投入第6代、第8.5代生產,面板產值將大幅提升,估計至2015年中國大陸面板產值可望超越日本;此外,夏普(Sharp)、索尼(Sony)及三星(Samsung)利用品牌優勢,提升65吋、57吋及70吋電視市占率;再加上日韓廠商亦透過增置次世代產線兼顧自用與外賣,積極開拓金磚四國市場,以擴張全球市占率。由此顯見,台灣面板商未來除要面臨中國大陸後起之秀的追趕之外,更要積極縮小與日韓廠商的差距,挑戰加劇。